我和老公在研究生時期就有買房的計畫,當時主要考慮是房租vs房貸。當時符合我們需求(地點,房型)的房子是公寓,我們實際去看了一些公寓,有看到一兩間喜歡的。最後卡在貸款遇到了雍雍的房貸員,時間拖到,也就放棄了。那次經驗之後,我們對於放款的單位更有概念,並開始持續存錢買房計畫,同時很愛看房的我持續刷各地的房子(最常用Redfin)。
準備:
因為我實在愛看房(網路看房)和很想買房,除了對研究所所在的區域及其周邊城市的房型房價有了解外,每每去一家公司面試,一定會把附近的房市稍微研究研究。對於未來是否想居住在這,也就默默變成面試考慮的點之一。
除了網路『刷房』以外,當時在明州,有機會也會去看Open House。雖然不一定是自己未來會居住的房型,但實際走過之後,對於室內的格局會有更清晰的概念。
行動:
買房的目標隨著時間漸漸清晰,從『工作之後買房』變成,『2018年底前買房』。在媽媽過世,以及租房了六年多後,想買房定下來的動力又更強烈了。媽媽過世後對我買房最大的影響是,短期內不會想買大房子,不想要住太獨棟的房子。其他的看房想法都和之前差不多。
可能是因為之前很常在刷房子(這六七年來找租屋房的看房經驗也派上用場),對於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蠻清楚的。實際和房仲看房以後,除了房價會是讓人猶豫的點以外,喜歡的房子,不喜歡的房子,很快就感受得出來。於是,不算意外的,在2018春季就完成購屋了。
大致上來說,買房熱季是從三月初開始升溫,到七月底八月中為頂,十一月到隔年一二月是淡季。熱季時多人加價搶房不算少,稍微限量的新房子也在一兩個月內就全數賣出。今年冬季自己觀察的心得是,新房不如舊房好賣,熱門/價格不錯的房子也是搶得很快。但大部分的房子似乎都在市場大於60天。至於什麼房子好賣呢?雖說每種房型有他自己的市場,但原則上來說,太大的房子,太小的公寓,不好賣。中型的獨棟房子或是Townhome 最熱門。已買房者角度來說,到底是自用還是投資,看的觀點當然也不一樣。
以下列出自住買房時會考慮的一些點:
-環境
1. 學區(對有打算成家的)
2. 社區安靜性 (對於我很重要)
3. 是否臨近離公園和綿延的步道(對於我很重要)
4. 是大社區還是小社區
5. 交通(會需要從小車道左轉進入繁忙的道路嗎?上班通勤的時間?)
6. 是邊間嗎?
-房子本身
1. 想要什麼房型?獨棟?連棟?公寓?
2. 一定要新房嗎?
3. 採光(這對我很重要)
4. 房子的能源設計/利用(保暖保涼性,影響瓦斯電費)
5. 車庫,車道大小
6. 房子內外的隔音效果
7. 房子內部儲藏空間的設計
8. 廚房的空間和設計
9. 房間的大小
10. 空間的規劃和利用
祝大家在買房時都能如願買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多問問旁人經驗固然可以增長知識常識,但提醒有想要買房的人,還是得多問問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不然很容易變成:別人都這樣買(一定有他過來人的原因),如果我沒這樣買,深怕以後會後悔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