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實驗需要更複雜的設計,除了要增設系統的功能外,前陣子也因外力/他人造成我的儀器出問題。在我試圖解決問題,與他人提出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在在體會到什麼是自大的建議。
我一向不喜歡在尚未了解別人問題的時候,就開出自己認為別人問題的癥結點來「幫助」別人。因為,這種建議除了當下『可能』可以證明自己很厲害以外,對於問題本身,很多時候根本沒啥幫助,即便有,也是以低效率的方式在改變。
Case
1: 某天我的儀器出問題,我花了一整天在找問題癥結點,同時也在執行另一個解決方案。最後,另一方案失敗。然後,我雖然找到問題癥結點,但我沒有能力把儀器修好。隔天詢問一番才知道,原來我的儀器會出問題是因為某外力(當事者A)造成的啊!此外,當事者A建議我做前一天我已經做過N次的測試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便我說我已做過,而且我覺得問題癥結點其實在另一個地方。然後,我就發現A直接跑到我電腦去做了他講的測試。不意外,還是不成功。後來,A和B討論我的狀況,B就說,問題簡單啊~重灌軟體就好。痾~這我昨天也做過耶,但電腦就是沒有在聽話的(也就是後來失敗的另一方案)。然後B又自己跑到我的電腦試圖幫我重灌。在此同時,我已經打電話請儀器維修人員到場維修。結果,儀器最終還是被微修人員專有的東西修好,而且只花一小時半!!!而重灌,在儀器修好後兩三小時後證明還是失敗。
Case
2: 某天我在討論我的數據,後來就演變成討論如何改善實驗設計,讓數據的雜訊降低。我表明除非大改造我的系統的某一部份,不然沒辦法達到這個效果。這時候就有一個聲音說,阿你就加一個三向閥就好啦,每個人都這是樣做的啊。事實上是,對系統有影響的三向閥我早已加完,也早在使用啦~只剩下我是否決定要改造其餘複雜的管線。最後考慮到由於我初始實驗都已完成,是改造的時機。於是我花了整整四小時的功夫(順便把其他想升級的一起升級)才完成系統改造。根本不是只有『加一個三向閥』這麼簡單,觀念上不是,行動上也不是。
以上兩個例子顯示,給建議很容易,但要給有效的建議,對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來說,可以很難。我同意,很多時候當事者迷,若有旁觀者能透視指點,能讓事情發展得更好。但若旁觀者只顧著一直發送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別人的情況,對於問題本身,反而不會有實質上的幫助。反過來想,問題本來就是當事者的事,所以給不給有用的意見,或許對這種『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根本沒差,差別在於『有所成就的人』是否能逞得一時口爽,證明自己超厲害(~然後被打臉~?)。探討社會議題時,也有好多這種給自大建議的人。若彼此能多一點傾聽,多一點同理心,少一點自以為,少一點自大,整體都能進步的更快,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