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月初找教練上課開始,一周運動六天的計劃也隨之開始健身日誌 2014一月。
雖然一月的照片和現在比起來沒什麼明顯變化(體重也是),但最近卻明顯感受到體能的進步!
前幾周上課時,教練會稱讚說:你現在的重量可以增加到blablabla,well done! -->肌力和肌耐力都增加
上週在做我每次表現最弱的站繩訓練時,教練也說:You are definitely stronger than when you started out. 其實自己有發現我那次能夠把動作做足(強度和長度),做完時也不會需要喘很久。
但讓我感到最明顯的進步是今天的跳箱訓練。第一次做跳箱訓練時,我跳完第一組(十下)時整個人超喘,嘴脣還發紫。當下我還懷疑是否我天生也有氣喘??(後來看網路資料才知道那是過度換氣的狀況)那天對跳箱的印象就是,超累!(還沒跳完時身體姿勢都已經因為疲累而有點動作變形。)今天做了三組十下~每一組都能漂亮的做完,做完雖然喘,雖然飆汗,但完全沒有過度喘氣的狀況!!!!!
感受到體能的進步真的好開心。有計劃並持續的刺激體能的訓練真的會讓自己進步好多!想想當年我跑了一年的步,才從一次跑十分鐘進不到一次跑二十分鐘(然後第二年就停滯)。現在最多可以一次跑到5~6mile. 每次訓練跑2~3 mile都是很OK的~
結論:Challenge and persistence combined will make things different.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What it takes to be a great leader (in the 21st century)
很真切的觀點!改天來寫心得~
1. Where are you looking to anticipate change?
2. What's the diversity measure of your network?
3. Are you courageous enough to abandon the past (that made you successful today)?
http://www.ted.com/talks/roselinde_torres_what_it_takes_to_be_a_great_leader#t-532848
1. Where are you looking to anticipate change?
2. What's the diversity measure of your network?
3. Are you courageous enough to abandon the past (that made you successful today)?
http://www.ted.com/talks/roselinde_torres_what_it_takes_to_be_a_great_leader#t-532848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Lean In 挺身而進 讀後感
其實,在拿起來認真讀之前對這本書沒有太大期待。要不是工學院一月底的讀書會,我應該會拖到學期末才開始讀吧!
讀了之後被內容吸引,不是因為作者多成功多有名,而是因為作者的論點有研究根據,所以更有說服力。
打心得純粹是想把好東西分享出來。
讀了之後被內容吸引,不是因為作者多成功多有名,而是因為作者的論點有研究根據,所以更有說服力。
打心得純粹是想把好東西分享出來。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健身日誌 2014一月
從2013八月老公開始想認真尋找重訓相關資訊後,我也跟屁蟲的開始正視我的運動。
雖然2011秋天開始,就養成一周在跑步機跑個三天的習慣。但以前的我不會耐力跑。一開始我頂多跑的七八分鐘中速就會喘了。跑12 mins 的習慣一直延續一年,一直到第二年才慢慢進步到能一次跑20 mins。
在這期間,沒有特別補充相關健身知識,也沒有特別去挑戰自己的體能。但在一年間,能進步十分鐘,當時的我已經很滿足了。
然而,我當時一直有些困擾,我不能跑太快,也不能跑太久,不然膝蓋會痛,會痛到可能要休兵幾天那種。另一個困擾則是,跑完步隔一天,上樓梯時腿都超酸,感覺很難使力。也因此我往往跑一天休息一天這樣~ (PS 2. 有說明為什麼)
2013 八月到十二月,訓練方法著重在帶氧訓練,會划步一小時(腳痛或希望小腿變細時) 或跑步跑 40 mins 以上(據說,氧訓要30 mins後身體才會開始消耗脂肪喔!)一周練個一兩次半小時的重訓:輕重量+高次數(可做到六十到兩百下那種重量) 。(後來發現這樣做重訓是不對的!!)
這五個月來,以往只要划超過三十分鐘,腳就快酸死,發現會這麼容易累,其實是是腿肌力不夠啊!有訓練後,能夠跑的3~5 mile不會是太大的負荷。
但仍然困擾我的是,我想要更多身體上的挑戰。
於是乎,我在2014 一月初,到學校的Recreation Center找了一位女personal trainer,給我設計課程來作比較專業的肌力訓練。我買了18堂課的課程,一周上課一次。
也從現在開始,我的運動計劃是,一三五重訓,二四六氧訓。
重訓方面禮拜五上教練課,一三則重複課程。適合的重量定義是:一組能做12下,但最後幾下需費力。教練現在給我一個動作12下,兩組。
氧訓方面則跑2 mile +划步10mins +划船10mins 或者 3 mile + 划步 10 mins. 每一mile通常會停下來喝一口水,並吐掉口中粘膜(這就是為什麼以前不喜歡跑長跑的原因了!!)
PS 1. 開始教練課之前,教練有讓我做基礎的體能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我的身體用氧率很好+體脂肪屬於Ultra Lean的範圍(15-18% ---> 我當然是在18%啦!!),但臂力和腿力就稍弱些。這結果肯定了我過去五個月認真氧訓的過程。因此我想要持續氧訓,並加入有挑戰性的重訓嚕!!
PS 2. 想要常常運動又不痠,重點在於每每運動完 一!定!要!收操!!!!!!(運動前要暖身)我主要會收我的腿,前腿肌 後腿肌 小腿肌 都要伸展,重複個兩次!!整個下來花了15 mins,但絕對值得!!這樣才能每天運動下去,也不容易東痛西痛....ex. 有一天我IT band 痛到下樓梯都要哭了,而且我都已經收操了,又睡了一覺,還痛!!!隔天去重訓室使用foam roller 來按摩IT band, 結果就神奇的好了。因此我現在運動完一定會使用foam roller來收操~
以後有機會再來分享收操心得~ 語重心長:如果想要keep your body challenged (如果明天還想來運動的話),絕對不要吝嗇暖身和收操喔!!(我小時候不懂事,都直接激烈運動…唉~)
雖然2011秋天開始,就養成一周在跑步機跑個三天的習慣。但以前的我不會耐力跑。一開始我頂多跑的七八分鐘中速就會喘了。跑12 mins 的習慣一直延續一年,一直到第二年才慢慢進步到能一次跑20 mins。
在這期間,沒有特別補充相關健身知識,也沒有特別去挑戰自己的體能。但在一年間,能進步十分鐘,當時的我已經很滿足了。
然而,我當時一直有些困擾,我不能跑太快,也不能跑太久,不然膝蓋會痛,會痛到可能要休兵幾天那種。另一個困擾則是,跑完步隔一天,上樓梯時腿都超酸,感覺很難使力。也因此我往往跑一天休息一天這樣~ (PS 2. 有說明為什麼)
2013 八月到十二月,訓練方法著重在帶氧訓練,會划步一小時(腳痛或希望小腿變細時) 或跑步跑 40 mins 以上(據說,氧訓要30 mins後身體才會開始消耗脂肪喔!)一周練個一兩次半小時的重訓:輕重量+高次數(可做到六十到兩百下那種重量) 。(後來發現這樣做重訓是不對的!!)
這五個月來,以往只要划超過三十分鐘,腳就快酸死,發現會這麼容易累,其實是是腿肌力不夠啊!有訓練後,能夠跑的3~5 mile不會是太大的負荷。
但仍然困擾我的是,我想要更多身體上的挑戰。
於是乎,我在2014 一月初,到學校的Recreation Center找了一位女personal trainer,給我設計課程來作比較專業的肌力訓練。我買了18堂課的課程,一周上課一次。
也從現在開始,我的運動計劃是,一三五重訓,二四六氧訓。
重訓方面禮拜五上教練課,一三則重複課程。適合的重量定義是:一組能做12下,但最後幾下需費力。教練現在給我一個動作12下,兩組。
氧訓方面則跑2 mile +划步10mins +划船10mins 或者 3 mile + 划步 10 mins. 每一mile通常會停下來喝一口水,並吐掉口中粘膜(這就是為什麼以前不喜歡跑長跑的原因了!!)
PS 1. 開始教練課之前,教練有讓我做基礎的體能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我的身體用氧率很好+體脂肪屬於Ultra Lean的範圍(15-18% ---> 我當然是在18%啦!!),但臂力和腿力就稍弱些。這結果肯定了我過去五個月認真氧訓的過程。因此我想要持續氧訓,並加入有挑戰性的重訓嚕!!
PS 2. 想要常常運動又不痠,重點在於每每運動完 一!定!要!收操!!!!!!(運動前要暖身)我主要會收我的腿,前腿肌 後腿肌 小腿肌 都要伸展,重複個兩次!!整個下來花了15 mins,但絕對值得!!這樣才能每天運動下去,也不容易東痛西痛....ex. 有一天我IT band 痛到下樓梯都要哭了,而且我都已經收操了,又睡了一覺,還痛!!!隔天去重訓室使用foam roller 來按摩IT band, 結果就神奇的好了。因此我現在運動完一定會使用foam roller來收操~
以後有機會再來分享收操心得~ 語重心長:如果想要keep your body challenged (如果明天還想來運動的話),絕對不要吝嗇暖身和收操喔!!(我小時候不懂事,都直接激烈運動…唉~)
訂閱:
文章 (Atom)